企业客户信用管理制度
一、目 的:明确公司的客户的引入,管理、评价、测评体系。加强公司对于客户资金、信誉度、内在价值的认可考评。
二、适应范围:本制度适用于XXXXX公司。
三、合同管理:公司在进行交易之前应当先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销售合同签订及具体管理内容参照销售管理部的《合同管理制度》。
四、信用含义:本制度所说的“信用”包括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信用额度指的是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客户赊销的金额;信用期限指的是客户赊销后延期付款的时限,即结算期。
五、信用评定:
1. 信用评定组织:财务部、销售部。
2. 职责:
销售人员负责客户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并提交《客户基本情况》。基本情况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付款条件及方式;
3. 客户分类:
公司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客户注册资本、销售规模、人员状况、产品状况、经营状况、客户的客户、竞争对手的状况等进行分类。
A级客户
B级客户
C级客户
4. 客户信用限度表:
1. 客户的日常信用管理:
A、 信用额度管理:
客户评级确定后,确定各客户的具体信用限额,销售人员根据信用限额进行跟踪管理,商务部、财务部协助进行信用限额管理,当客户欠款达到信用限额的80%时,销售人员应及时通报大区经理及商务部,当欠款达到信用限额的90%时,销售人员应及时通报大区经理后与客户沟通,要客户做出相应的回款计划和承诺,并告知商务部,若是与客户沟通不成,商务部有责任将此情况上报给销售部经理和产品中心副总。
B、 信用期限管理:
1. 超结算期0-X天,销售人员进行电话催款。
2. 超结算期X-XX天,第一次 商务部 以公司的书面催收函形式催收货款。
3. 超结算期XX-XX天,第二次以公司商务部的书面催收函形式催收货款,并通知客户,由于逾期货款未能及时收回,我公司将限制出货。
4. 超结算期XX-XX天,第三次以公司的书面催收函形式进行跟催,并通知客户,我公司将停止出货。
5. 超结算期XX-XX天,停止发货,同时发律师函进行催款。
6. 超期账款达到X个月的客户对其业务终止,拆前保全工作及诉讼。
C、 客户信用的调整:
公司每季度组织一次全体客户的信用评估调整,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信用额度和期限。对于客户能够提供销售状况良好等利好情况而主动申请增加授信额度的,经公司派人实地考察后给予适当调整。
D、 信用调整上浮原则:
当客户回款情况良好或业务规模逐渐增大时,销售人员应适时提起调整信用额度申请,经授权领导批准后,可以作出调整:回款情况一直良好的客户,可上升一个等级或以每次不高于XX%的增长幅度进行阶段性调整(视具体情况而定)。
E、 信用调整下浮原则:
当客户出现不良回款记录时,经与客户沟通,延时付款理由充分,当属正常变动,可不作客户等级或信用额度下浮调整。
当客户持续两个月回款不畅,或外加预期规模会不断增大,经与其沟通,无充分理由说明原因的,应视情况作客户等级或信用额度下浮调整。
F、 客户信用的执行:
客户信用额度确定后,必须严格跟踪和执行。商务部在签批出货单时必须严格把控,不得超出信用额。否则由此引发的后果将根据公司资产问责制进行问责、处罚。
G、 客户信用审批权限:
1. 业务人员根据公司管理制度及调查客户的情况,建议给予客户的信用额度,销售部经理审核后,报产品中心授权领导最终确定。
2. 信用额度较大,达到公司审批标准的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H、 客户信用危机的应对:
1. 客户危机征兆:客户总需求严重下滑,达不到平均水平的XX%,甚至为0;
不按期支付本公司到期货款,大部分供应商都在催收到期货款;公司或关联业务公司出现信用危机、拖欠员工工资、人员变动频繁等相关问题。
2. 应对措施:
六、客户资源管理:
1. 目的:在公司的日常营销工作中,收集客户资料,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源管理档案,直接关系到公司营销计划能否实现及完成效果。因此为了加强客户资源管理,特制定制度。
2. 工作职责:
销售人员对所有与客户进行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人员都应有收集上报,汇报客户信息的职责,不得独自占有客户资源。
销售部各大区助理负责客户资源信息的汇总管理。
3.客户界定:
与公司有采购业务往来的客户信息(经销商、直接用户、集成商等)。
4.客户档案分类:
5.客户档案建立:
6.客户资源管理:
附《客户基本情况表》、《客户信用评级评分表》、《客户静态信息表》、《客户交易记录表》
(来源:公司章程设计)
附件